作者 / 坦克

 

又是一年的11月冷檔期,而今年比往年更冷。

 

即便《揚名立萬》成為票房黑馬,票房沖擊7億+;即便10月中旬爆發的疫情,目前除了大連之外,已經基本得到控制,關門的影院陸續重新開張;即便《長津湖》馬上就要刷新內地影史票房紀錄。但這也無法挽救今年11月創造近8年票房最低的事實。

 

根據拍sir了解,最近一個月,在工作日期間全國大量的影院暫時關閉了1/3的廳,不再安排中午12點和晚上10點之后的場次,不再雇傭小時工,壓縮用工成本。

 

其實早在復工伊始,我們就曾多次發文呼吁各方如何有效避免電影冷檔期,然而一年多過去了,最終結果還是令人唏噓,我們今年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冷檔期,也見證了電影院一輪又一輪的關門潮。隨著12月的臨近,冷檔期也并非一去不復返了。2022年的內地影市,我們會迎來更多的冷檔期。冷檔期救市,真的成為偽命題了嗎?

 

 

冷檔期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縱觀中國電影市場快速發展的最近十幾年,已經從2003年的10.8億,增長到2019接近650億。16年整整60倍的增長,在全球任何一個市場都非常罕見的。也正因此,造就了電影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而檔期的冷熱不均就是目前在市場層面最大的危機。

 

對于目前的內地影市而言,目前仍然布局著多個冷檔期。除了眾所周知的1月“春運檔”、9月“開學節”之外,通常在每年的3月-6月以及10月中到11月底,也都會有短則1周,長則2-3周的冷檔期誕生。

 

而作為疫情爆發后第一個完整年份,今年的整體票房表現,著實有些拉垮。

 

 

 
一個健康發展的電影市場,不應該有一天是浪費的。2017年的時候,每天日票房產出不足5000萬的只有33天,2018年全年票房突破600億,但單日不足5000萬的天數卻達到了49天。雖然2019年這一數值略微下跌到了46天,但是考慮到全年643億票房,單日應該平均1.76億票房,每一年有著46天低于30%平均值票房。但是這三年對比今年來說,都可以說是太健康了。如果說2018-2019年,單日大盤不到5000萬的天數,基本還在50天左右,今年則突發增長到了123天。而今年還有30多天才結束,預測還會有10個左右5000萬單日票房以下的天數。
 
 
 
除此之外,今年還產生了不少單日票房在3000萬以下的天數,放在過去,每年只會有除夕一天會出現這種狀況。在銀幕數大幅增長的當下,對于影院收入無疑是產生了巨大的傷害。
 
 
 
這個11月,已經產生了15個單日大盤低于5000萬的天數,預測最終將達到18天,刷新最新的影史紀錄,而目前來看,這個11月的單月大盤同時也將止步18億,相對比去年11月18.82億的大盤成績進一步下跌,再次刷新影史最低紀錄。
 
 
拯救冷檔期其實很簡單
 
有序放開對進口片的限制,是目前拯救冷檔期最快速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在現在的情況下,拯救中國電影市場,有序放開進口片用來充實大盤,已經刻不容緩。
 
首先,經典重映影片應該日常化。去年7月底到8月初,經典重映、復映片短暫的成為了市場的寵兒。一方面為了提振復工初期的大盤成績,另一方面也為了鼓勵更多的新片定檔上映。不過,根據統計,復工階段總共有41部電影重映,其中28部取得了100萬以上的票房成績。但這41部重映電影的總票房累計僅為5.96億,占暑期檔7-8月總票房的16.5%,僅有《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與《星際穿越》兩部進口重映片票房破億。
 
 
 
如此低的票房占比,似乎也讓重映片的意義削減。其實不然,其實有相當多一批好萊塢經典影片,都擁有著5000萬甚至1億+的票房體量,選擇在進口片比較稀缺的檔期,每周釋放1-2部,均可以有效的讓單日大盤5000萬以下的天數減少。讓優秀影片在影院復映重回大眾視野,在片源數量上不充足的當下,既滿足了一部分影迷觀眾的需求,又可以有不錯的票房,這也是內地影市的雙贏。
 
其次,全面放開好萊塢分賬片的限制。過去幾年,好萊塢分賬大片在中國基本都能保持30-40%的年度總票房占比,在強勢年份,進口片總票房甚至有超過國產片的“風險”,這也是國產片“談好萊塢色變”的起源。終于,從2017年開始,伴隨著進口片占比的逐年下滑,內地影市也逐漸放寬了對好萊塢分賬大片的上映限制:95%以上的分賬片都可以選擇在周五正常公映,提前20-30天左右定檔,除了春節、暑期、國慶之外,大多數好萊塢分賬片也都能獲得同步,甚至提前北美的待遇。
 
然而,最近一年,好萊塢分賬片的內地檔期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迪士尼、索尼、派拉蒙的影片基本無法正常公映,為了挽救分賬片在內地的窘境,也為了保持內地影市的活力,適當放開影片的檔期限制也是目前相對不錯的選擇。此外,進一步放開分賬片的宣發限制,不僅可以給分賬片拓寬一定的受眾,還能讓好萊塢片方在內地投入更多的宣發費用。無論是對于內地影市大盤,還是對于承接外包工作的宣發公司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最后,我們也應該簡化買斷批片送審步驟。對于買斷批片來說,因為相關手續的繁雜,大多數批片是在影片在海外公映之后,才開始進行內地的送審工作。一般情況下走完全部的審批流程一般至少需要4個月的時間,因此大多數批片也都會晚于海外至少3-6個月才能夠上映。延遲上映,也會對大部分影片造成熱度的傷害,而海外公映3個月之后釋出的高清資源,無疑對影片內地公映也會造成消極影響。
 
也正因此,買斷批片的片方也會經常遇到虧損的問題,除了買片需要掏的買斷費之外,還需要給有關部門交付至少200-300萬的保底發行費用,以及硬盤制作、基礎物料制作費用的基本發行費,以及在譯制廠的譯制費用等。這也導致近年來批片市場整體的“頹勢”,除了少部分的爆款,大多數批片最終都是虧損的結局。簡化買斷批片的審批流程,對內地市場的繁榮也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中國電影市場在2021年大概率依然會是全球票房第一大市場,擁有著這份自信,為何不敞開胸懷,進一步放開進口片在內地的市場呢?這對于票房大盤、對國內電影公司來說,皆是雙贏。
 
 
目前來看,
拯救冷檔期的還得是國產片
 
雖然用進口片救市,是最有效迅速的辦法,但是考慮到目前的政策限制,國產電影還是目前救市的唯一中堅力量。
 
冷檔期是國內電影市場發展進程中值得關注與思考的一大問題,而能夠從根源解決這一問題的,也要靠國產影片的持續助力。因為,冷檔期不是市場死穴,反而是新的生機所在。
 
檔期依賴癥和大檔期扎堆的困局已經很難擺脫,在進口片很難在年內出現5-10部穩定輸出后,無論是從市場方面的需求,還是觀眾的盼望來看,僅靠一些復映片是很難提升市場熱度。中國電影其實從各個方面已經都需要用勇氣去打破冷淡期。
 
 
 
當然,并不是所有影片都有勇氣去直接空降,雖然目前內地在發行環節方面通過幾次空降的操作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大部分影片都希望留有足夠長的時間去準備,盡管現階段一塊硬盤對于一部電影的發行是重點,但其他物料和宣傳片的鋪陳也是必不可少的。
 
對于一些冷門檔期和空窗期,并不是觀眾的期待度不高,也不是行業的投入有限,而且大家都會擔心在這些檔期物料無論是媒體的關注度還是觀眾的熱情都會受到限制,而制約的因素往往又是影片在整個宣發過程中過度的“保密”和“低調”,并不是所有影片都會有像《少年的你》那樣高的關注度,這也導致了冷檔期的惡性循環。檔期越冷,越沒有片子敢來,越沒有片子敢來,檔期就更冷了,這在沒有進口片的當下,似乎已經成為了無解的困局。即便去年11月有《除暴》、今年11月有《揚名立萬》這種票房黑馬,依舊無法讓月大盤突破20億。
 
眼下的市場更需要優秀國產影片的登場,完成冷檔期中的接力,并帶來冷檔期佳話的希望。
 

 

 

 

國產影視創作迎來“她時代”
迪士尼與中國加速解綁
2021賀歲檔前瞻
中國電影也需要的十個堅持
冷檔期票房黑馬誕生指南

 

 

 

商務合作 / 約稿 / 加入社群 請聯系
13810903292(電話微信同步)
18510712046(電話微信同步)
 轉載請聯系:
reyazzzzz(微信ID)

 

 


【重大發現】 腦洞海賊王,桃之助人獸形態公布,革命軍登場【最新評論】 人間清醒,宋慧喬【重大發現】 《天若有情》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

 

arrow
arrow

    s7g2ma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